全国教学比赛,我校再获大奖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校张平教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本次活动,喜获“示范课”最高奖项。


化学教学的盛会

此项大赛是全国高中化学专业性和权威性非常强的一个赛事,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百位老师参加了展示、比赛,与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适逢高考综合改革之际,全国教育界都展开关于核心素养的大讨论,此次比赛和论坛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张平老师的精彩课堂

张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选修教材中的“配合物理论”简介,属于概念理论课,内容比较抽象。为此,张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两条线索,主线由硫酸铜溶液为何为蓝色引发,暗线为深入微观本质,分析配位键的形成,认识配位化合物。

本节课,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主线,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简单离子上升到复杂离子、再到配离子,从基本化学键上升到特殊的化学键,体会粒子之间结合方式的变化,从宏观性质深入微观结构,学生在对知识本源的探求中加强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升华到对这一类物质结构的理解。

教师站在研究课程的高度,基于高中教材,又不仅限于高中教材,打开学生视野,搭建一个阶梯,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对事物认识,实现了学生们的自主发展。

另外,张平老师还自学了动画演示大师,让说播课的视觉效果锦上添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平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展示、精彩的教学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

  

  

我们的课堂探索

传统概念理论课的教学,一般的处理就是把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理解。经过几年的实践,张平老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有了一些尝试,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时,在知识层面上,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建立关联,通过问题、活动,深入微观本质、发现规律,在能力层面上达到解决问题、形成规律,在发展学科思维上,达到举一反三、迁移到同类或他类学习,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例如,本课从[Cu(H2O)4]2+的研究开始,最后学生不仅理解了[Cu(NH3)4]2+,[Ag(NH3)2]+、Fe(SCN)3 的结构,对CO使人中毒原理以及中毒的处理,在理论层面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知识层面提升到能力,再到思维层面,学生对理论学习由点到面、建构出体系,当这一切内化为学生自发行为的时候,也就超越了课堂教学本身。


团队合力出击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培养,要看学科的思维有没有落地。打造一节好课,不仅要教师自身的精心设计,更要有整个教学团队的悉心打磨。

我校化学教研室一直在打造研究型教研团队的道路上协同奋进着,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中都有化学人的身影,在校长和书记的带领下,在省市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全体化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化学教研室必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中勇往直前、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