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忠玲老师
省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备课组长
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市骨干教师,东三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市记功,市课改先进个人
曾任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命题组组长
省新课程高考模拟考试命题员
省高考地理评卷组组长
《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编者
省教育援疆指导教师
编著并出版教材及教辅资料多本
省市级以上课题、论文、公开课多项获奖

转眼已经在教学生涯中走过了18个春秋,从最初的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青涩走到能够熟练传播地理思维和地理文化的成熟,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教育是一种修养、一种内在气质的熏陶。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关注人文精神的成长。如何将教育的情感细微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我一直在追寻并实践着。
我爱我的学生,愿意与学生进行深厚的情感交流,即使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仍然宽厚善待,悉心倾听,真诚沟通。这种爱的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我的地理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丰富有效的课程资源,课堂必然失去其灵性,师生互动和智慧迸发也就失去其原有基础。
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和图片,发现祖国和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我会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我会在人文地理中的居民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学习中运用丰富的材料,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的人,我想这不正是教育要追求的目标吗?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是鲜活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与学生心灵发生碰撞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我会把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计科学的问题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打造人文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为此,我一直坚持学习,领悟新课程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勇于创新,力争打造高品位的人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地理学习的幸福感。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